扬子江信息中心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8广告招租金苗苗园林

如果说世界是部借贷史 P2P则翻开了新篇章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7-7-8 1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世界是部金融史》,作者陈雨露教授是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曾任人民大学校长,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书中的内容时间跨度特别大,从古希腊雅典时期一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书中表述的基本观点就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金融货币是决定社会兴衰的无形之手。而借贷作为金融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证券市场成熟之前,是市场唯一的融资形式。即便到了今天,借贷或者说债券市场的规模也是远大于证券市场。作为一名P2P投资人,我当然更关注借贷的历史,书中对借贷的历史描述也是贯穿始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是部借贷史。   
  从古雅典时期的“六一奴”(收成的5/6还利息,利率够高吧?)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借贷活动贯穿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当年出海的启动经费,也是西班牙女王用王冠上的明珠抵押借来的,当然后来得发生的一切表明这笔借贷是值得的。纵观历史,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于谁能借到更多贷款,英法百年战争如此,二战中表现则更为明显,美国源源不断的信贷供应是同盟国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自古以来,只要王朝不发生更迭,财富没有被战争毁灭殆尽,货币不重铸,债务便会延续下去,而且借贷历来就是一门赚钱的大生意。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识里,放贷者贪得无厌,无所事事坐收利息,借贷者悲惨兮兮,辛苦劳作却所剩无几。但在经济学家眼里,那不过是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个别现象,好的信贷政策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润滑剂。古代,都是地主富人给穷人放贷,还不起就收你土地,霸占你的女儿,白毛女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如今,有了P2P,屌丝给国家首富放贷也成为可能,例如隔壁老王,虽说家大业大,但是万达地产就从屌丝手中筹钱开发项目,然后分红,可能叫法不一样,但是穿透一点来说,就是向屌丝借钱,以地产作为抵押。读到这里,是不是想起了那两句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闻联播里时常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总理在各种会议场合也常常讲这件事,说明想借贷的人或者想借利率合适的贷款的人还是有很多。现有的银行放贷制度无法满足社会所有的借贷需求,P2P就应运而生,填补了这块空白,让信贷资金流向最急需的地方,使得经济维持勃勃生机,创造无限可能。银行这一老古董,近200年来除了自动取款机ATM外没什么大的创新,它始终只是金融的大动脉,无法满足普罗大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因为在现有体制下,银行服务个体的小微金融需求的成本太高,赔钱的买卖谁也不愿意做。
  
  P2P综合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例如电子支付、移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大幅度削减了服务个体小微金融的成本,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多样化融资和理财需求,是典型的集成性创新。如果说传统银行是金融的大动脉,那么P2P就是金融的毛细血管,二者结合,可以做到融通天下,使得资金在各行各业得到合理配置,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振居民消费。
  
  P2P起源于英国,来到中国已经10个年头了,如今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已经远超英国,可以说引领全球,这点还真有点像羽毛球,同样起源于英国,近年来独领风骚的却无疑是中国选手。
  
  P2P近年来获得了大量融资,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趋势,不单单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国内市场、英国和美国,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已经率先实行IPO。其他融资案例中既有瑞典、德国这些发达国家、也有巴西和印度这类发展中国家。据零壹财经报道,仅在今年6月底,印度就有4家网贷平台获得了合计1400万美元的融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熟悉的银行巨头高盛的于2016年10月推出在线借贷平台 Marcus,为用户提供最多3万美元,两年到六年期的固定利率无额外费用的个人贷款,贷款利率为13%到14%,由于运营成本低廉、用户群庞大等因素,平台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当前,Marcus的放贷数量已经超过10亿美元,预计到2017年年底将放款20亿美元,放贷资金来源于高盛集团自有资金。这也从侧面证实P2P并不像很多未曾接触的人想的那样不靠谱的事情,就连高盛这样的金融巨孽也开始俯身拥抱P2P,还有比这更好的证明吗?
  
  回到本文的题目,可以这么讲,如果说世界是部借贷史,那么P2P就是翻开的新篇章。我们每位参与其中的人,也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扬子江信息中心 ( 皖ICP备17021228号 )

GMT+8, 2025-5-7 14:32 , Processed in 0.0365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