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尾蕨图片
凤尾蕨属于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它的别名是井栏草、小叶凤尾草。 凤尾蕨的特征是: (1)它是陆生矮小蕨类植物,它的高一般在35—45厘米左右,凤尾蕨的根很粗壮,但它的茎比较短,它是直立生长的,并且有有黑褐色鳞片。 (2)凤尾蕨的叶子一般簇生于根茎那一部分,凤尾蕨的叶子形状像羽毛重叠生长在一起的;它的叶柄比较长,并且有棱,叶子呈灰绿色或褐色而有光泽,叶片卵圆形,叶片比较小,像直线一样散开,底部逐渐缩小与茎相连。 (3)凤尾蕨孢子囊群通常沿着叶背边沿连续生殖,像一条突起的虫卵一样,孢子是褐色的。
凤尾蕨的繁殖方式:凤尾蕨既没有花,又没有种子,凤尾蕨原来是以无性孢子生殖的,凤尾蕨的孢子在孢囊中发育成熟后,就爆裂离开母体,飞播到地上,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又发育成了一株新凤尾蕨。 凤尾蕨的作用是: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如何培养繁殖 凤尾蕨为凤尾蕨科的小型陆生蕨,叶二型;不育叶为一回羽状复叶,羽片条形,上部羽片基部下延,在中轴两侧形成狭翅,下部羽片常有二至三叉,形似凤尾,故而得名;能育叶有长柄狭绒形。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井栏边阴湿处常有生长,因此它又叫井栏边草。它的根茎短,叶簇生,叶丛小巧细柔,姿态清秀,很适合盆栽。
凤尾蕨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有分布,日本、朝鲜也有。在井栏边、石缝、墙根等阴湿处常见其踪影。喜温暖阴湿环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于-10度时叶梢会冻枯黄,稍耐旱,怕积水,很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
凤尾蕨是蕨类中容易栽培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并不拘泥。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可用园土、泥炭和碎砖各1份配制。上盆前,盆底最好垫上碎砖作排水层;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这一点对其健壮生长,增加其青翠外观很有关系。新换盆的,半年内可以不必施肥,以后每月施二次有机液肥。养植环境以不见阳光的背阴湿润处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凤尾蕨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繁殖也较容易。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只要注意遮荫保湿。建筑物的背阴处和屋后井边较多野生品种,也可将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则应在孢子成熟后,用信封收集起来,然后撒在由腐叶土和碎砖混合的基质上,放阴湿处,不久即可萌发,待苗长至一程度时分栽上盆。

海金沙图片
海金沙 《嘉祜本草》 为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别名: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 处方用名:海金沙、海金沙藤。
为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成熟孢子。主产于广东、浙江等地。秋季采割藤叶,晒干,搓或打下孢子。生用。 含脂肪油。 |
甘,寒。归膀胱,小肠经。 海金沙甘淡利尿,寒能清热,其性下降,能除膀胱、小肠二经血分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功专利尿通淋止痛,为治淋证尿道作痛之要药,凡淋证涩痛皆可选用。 清热利水通淋:本品能清小肠、膀胱湿热,用于治疗热淋、血淋、砂淋等引起的小便不利、涩痛、血尿、结石等病症。 |
1.治疗泌尿系结石:海金沙15g、冬葵子、王不留行子、牛膝、泽泻、石韦、金钱草各9g。水煎服。(《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第89页) 2.治疗扁桃腺炎、乳腺炎、丹毒;将海金沙全草制成灭菌水深液肌注,日2次,每次4ml(每ml相当生药lg)。(《中草药通讯》1979;(2)28) |
1.有报道病人一次煎服海金砂150克后出现舌麻、恶心、头晕、畏寒、尿频等症状,此现象多见于临床上用大剂量海金砂治疗尿路结石病人,应引起注意。常规用量下未见毒副作用报道。 2.海金砂性寒,在治疗水肿、泌尿系慢性炎症、结石等疾病过程中,长期使用本品利水,可导致气阴两伤。病人出现体弱、乏力、口干少津等不良反应。另外,素体气虚、津亏而无水湿者宜慎用。 |
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

芒箕图片
芒箕,又称“狼箕”、“芒箕骨”、“铁狼箕”,俗名“土藤”。属于里白科,蕨类植物,生于山坡林下,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它茎小无节,最大直径只有五毫米,茎可长至两米左右;芒皮质地坚硬,天然咖啡色;芒心软韧如藤,淡黄色,经过熏蒸加工后色泽洁白,野生三年的芒箕,芒皮和芒心都是编织物件的上等原料。广西西南部上思、宁明、防城三县的十万大山一带,芒箕生长尤为茂盛,质地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