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朴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研究
试验地位于贵州大学林学系苗圃内,地处黔中地区,东经104°34′,北纬26°34′。年均温度15.8℃,绝对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9.5℃,≥10℃的年活动积温4637.5℃;年降水量1229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太阳辐射总量3567MJ/m2,年生长期271天。土壤系回填黄壤,土层厚约35cm,肥力低,石砾较多。
试验所用珊瑚朴种子于2001年10月采自贵阳市花溪区附近30~40年生大树,用清水浸泡后揉搓去种皮,阴干后混沙湿藏近4个月。种子净度88%,千粒重314.2g。
试验分别进行了播种量和底肥试验,播种量试验以复合肥作底肥,设置10kg/亩、15kg/亩和20kg/亩三种不同的播种量;底肥试验播种量一致,为15kg/亩,分别设置三种不同的底肥,即复合肥100g/m2,钙镁磷肥100g/m2和油枯150g/m2。上述试验每种处理10m2,土壤条件一致。播种时间为2001年3月7日,播种前用5‰高锰酸钾和400g/m3的锌硫磷乳液喷洒床面进行土壤消毒。条播,开沟规格为每平方米5沟,沟间距20cm,沟深8~10cm,覆土2~3cm,以松针覆盖,厚约1~2cm。苗期按常规管理,6月中旬和7月中旬各施尿素一次,施肥量10kg/亩。
于苗期观察种子萌发特性;自苗木出齐后,于每一苗床上随机标定30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测定苗高、地径,每15天测一次;苗木封顶后,于每个试验苗床上随机抽测100株苗木,计算各处理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并于各试验床上小心挖取5株接近平均值的标准株,测定其根系指标及生物量,称量精度为1/1000。
用各苗床测得的苗木质量指标计算总的平均高、平均地径,按平均值加减标准差初步划分苗木质量等级,计算各级苗木百分率及产苗量。珊瑚朴初步划分各级苗木指标如下: 级H>106.1cm,D>1.012cm; 级H=54.7~106.1cm,D=0.524~1.012cm; 级H<54.7cm,D<0.524cm。
珊瑚朴种子萌发特性
珊瑚朴播种后2周开始出苗,即3月20日,4月中旬结束,持续30天,场圃发芽率45%左右。珊瑚朴为典型的子叶出土萌发,子叶呈矩圆形,长1.45cm,先端中央微缺,在1.2~1.3cm处呈中间微凹状分叉,子叶基部宽0.55cm,中部宽0.9cm。子叶至少保持3个月脱落,出土后约10天初生叶形成,初生叶对生,形状为宽卵形,叶边缘为锯齿状,叶柄及叶面多黄色绒毛。
珊瑚朴高径生长规律
用生长曲线方程y=k1+aebx[1]来拟合珊瑚朴苗高生长,其苗高生长量(y)与苗龄(x)之间的相关方程为y=83.941+26.5483e-0.03378x,经显著性检验,R=|-0.9749|〉r0.001=0.7800,说明苗高生长量与苗龄之间存在密切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从生长曲线方程可知,在苗龄区间为〔0,97〕时,曲线凹向上,苗高增长速率随苗龄而增大,当苗木生长到97天时,积累了苗高生长量的一半,即41.97cm;在苗龄区间为〔97,∞〕时,苗高生长量也随苗龄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步减小,曲线凸向上,以k=83.94作为渐近线,即珊瑚朴苗木高生长量极限值为83.94cm。珊瑚朴一年生苗实际高生长量为82.7cm,相差1.24cm。
综合生长曲线方程及其生长曲线(图1),可将珊瑚朴一年生苗的年生长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珊瑚朴出苗期为3月20日至4月20日,持续30天左右;苗木出齐后40天,即4月20日至5月31日,苗木高生长缓慢,苗木嫩弱,属生长初期,此期苗高净增量为13.5cm,占全年高生长量的16.3%;40天到192天,即6月1日至10月30日,苗高生长进入速生期,此期苗高总生长量为68.6cm,占全年高生长量的83%。速生期苗高生长呈典型的双峰曲线,6月份为第一个生长高峰,高生长量为24.4cm,占全年高生长量的29.5%。7、8月份处于高生长暂缓期,两个月生长总量为18.5cm,占全年的22.4%,9月份苗高生长量达第二次高峰,生长量为13.8cm,随后高生长逐渐降低;11月份进入硬化期,苗高生长趋于停止,顶芽出现,并开始落叶,最后进入休眠。
表2 不同播种量珊瑚朴苗木质量指标
播种量
(kg/亩) |
平均苗高(cm) |
平均地径(cm) |
平均主根长(cm) |
侧根数(条) |
地上干重(g) |
地下干重(g) |
总生物量(g) |
10 |
83.7 |
0.906 |
37.5 |
9 |
27.108 |
10.427 |
37.535 |
15 |
92.8 |
0.882 |
22.3 |
13 |
28.855 |
10.525 |
39.38 |
20 |
65.1 |
0.645 |
40.3 |
8 |
19.321 |
6.970 |
26.291 |
表3 不同播种量珊瑚朴苗木产量指标
播种量(kg/亩) |
苗木密度(株/) |
各级苗百分率(%) |
产苗量(株/亩) |
Ⅰ、Ⅱ级苗产量(株/亩) |
Ⅰ |
Ⅱ |
Ⅲ |
10 |
40 |
31 |
67 |
2 |
16000 |
15680 |
15 |
55 |
25.7 |
71.3 |
3 |
22000 |
21340 |
20 |
67 |
4.5 |
66.4 |
29.1 |
26800 |
19001 |
不同播种量对珊瑚朴苗木生长的影响极大,就质量指标(表2)而言,播种量10kg/亩和15kg/亩都明显优于20kg/亩,其苗高、地径、生物量都较大,侧根较多,而20kg/亩的苗木较矮小,主根长且生物量低,其主要原因是苗木密度大,营养空间小。从产量指标(表3)看,播种量以15kg/亩最佳,其总产苗量居中,而 、 级苗产量最高。因此,综合产量质量考虑,珊瑚朴播种量以15kg/亩为宜。
不同底肥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表4 不同底肥珊瑚朴苗木生长指标
底肥 |
苗木密度(株/m2) |
平均苗高(cm) |
平均地径(cm) |
平均主根长(cm) |
侧根数(条) |
地上干重(g) |
地下干重(g) |
总生物量(g) |
ⅠⅡ级苗率(%) |
钙镁磷肥 |
56 |
87.4 |
0.753 |
51 |
15 |
23.484 |
10.205 |
33.689 |
89 |
油枯 |
58 |
77.7 |
0.719 |
39.7 |
9 |
12.744 |
6.88 |
19.624 |
82 |
复合肥 |
55 |
82.8 |
0.716 |
37.2 |
4 |
18.645 |
7.96 |
26.605 |
79 |
调查结果(表4)表明,不同底肥对苗木生长影响较大,其中以100g/m2钙镁磷肥作底肥效果最好,表现为苗干高、地径粗,平均主根长,侧根多,总生物量大, 、 级苗百分率高,以复合肥作底肥次之,油枯最差。用钙镁磷肥作底肥能提高苗木产量质量,是因为幼苗期苗木磷供应充足,促进了根系生长,增加了吸收面积,因此苗木能获得充足的养分,为后期生长打下了基础。此外P供应量增加,对苗木的抗旱性和抗寒性有好处[2]。
出苗期
珊瑚朴从播种后2周左右出苗,出苗持续期30天,种子为典型的子叶出土萌发。此期育苗技术的关键是创造条件促进萌发。朴树属种子有休眠习性[3],混沙湿藏是打破休眠促进种子提早萌发的重要措施。其次,科学地确定播种和合理的底肥是保证今后苗木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表明:珊瑚朴播种量以15kg/亩为佳,施用钙镁磷肥100g/m2作底肥效果较好,但应深嵌入土中,以免烧苗。此外,严格土壤消毒可防止苗期病虫害发生。
生长初期
珊瑚朴生长初期从4月20日至5月30日,历时40天左右,苗木高径生长缓慢,侧枝出现。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生长总量的16.3%、14.9%。此期因苗木幼嫩,抗性较差,应及时灌溉、松土除草,并适时进行间苗、补苗工作。珊瑚朴幼苗由于侧须根较少而叶面蒸腾较大,补苗不易成活,最好在阴雨天间苗补苗,并摘掉部分叶片,提高成活率。珊瑚朴幼苗期没有发现病虫害。
速生期
珊瑚朴速生期为6~10月,持续时间长,其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的83%、76.7%。速生期苗高、地径生长均呈双峰曲线,第一次生长高峰均出现在6月份,7、8月份高径生长出现暂缓期。苗高生长第二次高峰出现在9月份,地径生长第二次高峰推后一个月,即10月份。根据珊瑚朴速生期的生长特点,为了提高苗木质量,应在速生期到来之前即6月以前追肥,7、8月份起加强水肥管理,可能会提高暂缓期高径生长量。
苗木硬化期
珊瑚朴苗木11月进入苗木硬化期后,苗高生长趋于停止,但地径仍有一段时间生长,随后落叶进入休眠。珊瑚朴苗木抗寒性较强,勿需特殊保护。

珊瑚朴树
相关文章: 珊瑚朴介绍 榉树和朴树的叶片区别 几根朴树桩1 朴树盆景图片1 朴树价格
关键词: 珊瑚朴 朴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