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相思树
关于相思树,《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 相思树:木名,指有些具有红色种子的树种。如“红豆树、海红豆”等。
红豆树也被人们称为"相思树"。还有一个关于相思树的美丽传说: 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之妻何氏美,康王夺之。韩凭自杀。何氏也投台而死,遗书愿合葬。康王怒,使里人分埋之,两冢相望。宿昔之间,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合抱,根枝交错,又有雌雄鸳鸯栖宿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宋人哀之,因称其木为相思树。 ——摘自干宝《搜神记》
正如《辞海》的解释一样,所谓的相思树可以指红豆树,也可以指海红豆,甚至是一种其他什么树,在那里这是不重要的。然而文学是文学,植物学是植物学,两码事儿。西方庞大的植物学体系摆在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科学。还真的有拉丁学名叫作相思树的植物,有趣的是,相思树的种子并不是红色的,按照中国人的红豆寄相思的文化观念,相思树就不能称之为相思树了。说起来好像挺拗口,不过是不同的标准罢了,此相思树非彼相思树也,亦可得见中国文字的奥妙之处 书归正传,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真正的相思树相思树目前在全世界一共有1200多种。除了欧洲和南极以外,各大州都有分布,其中在澳大利亚最多,大约有800多种,其次为亚洲,大约有150种,在我们国家只有一种——台湾相思。因为它原生长在台湾的恒春地区,所以又叫做台湾相思树。
台湾相思树。 我们村四周到处都有这种树,是夏天水牛纳凉的好地方。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这种树为什么叫台湾相思树,刚刚在百度搜索了下,不知道这树的来历是不是这样的: 台湾多相思树,据说新竹、苗栗一带,漫山遍野可见。这当然是物竞天成、自然生长的结果,但一位台胞却告诉我另一个源头:此系早岁来台的闽粤客家人,为不忘家乡随身带来红豆,在台湾种植而成,可谓树随人来。 这位台胞还有个故事。从前有对恩爱夫妻,丈夫为谋生而远渡重洋时,在厦门海边种下一树,相约三年后相见。从此妻子就天天守在树下,望着无垠的大海,日日思夫君,盼亲人早归家园。以后,人们就把这树叫做“相思树”。 后来翻阅台湾史志,知道相思树在台湾又名“台湾相思”,就想着考寻其来龙去脉。但所看到的是另一个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有三位大陆乡亲结伴漂海,来台垦荒,开发出了美丽肥沃的土地。但时间久了,他们又日夜思念大陆的家乡和亲人,准备回家探亲。就在此时,地主恶霸 竟要强占他们的劳动果实,他们奋起反抗,打死了地主。地主儿子带兵追捕,他们被迫躲入山中,藏在三棵树上。地主儿子找不到人,就下令放火烧山,把他们活活 烧死在树上。但从此这三棵树长得更加茁壮茂盛,而且种籽随风撒播,遇土生长。后人为了纪念这三位敢于反抗强暴的受难者,也为了满足他们生前思乡的心愿,就 把这三棵树的树籽带回大陆,撒播在南国的土地上。这种树从此就在大陆生根繁衍,遍布南方,人称“台湾相思树” 本文字作者是: 海南澄迈的家在福山
台湾相思 拉丁学名:Acacia confusa 别名:相思树、台湾柳、台湾相思、相思子、洋桂花.
科属:豆科含羞草亚科金合欢属 形态:常绿乔木。树冠圆形。 性 状: 幼树或小苗为二回羽状复叶;成树后,真正的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镰刀状的假叶。假叶互生,革质 每年五六月间开花,花腋生,以头状花序排列,颇似金黄色的绒球。盛开时但见满树鲜黄色的小绒球,别有一番风味。 常绿乔木。株高可达16米。小枝无刺。幼株2回羽状复叶,长大后小叶退化。头状花序腋生,圆球形;花瓣淡绿色,具香气;雄蕊多数,金黄色。荚果扁平,具光泽。种子椭圆形,褐色。花期4~8月。果期8~10月。 荚果扁平,内藏深褐色种子数颗。种子有毒。有趣的是相思树的种子并不叫做相思豆。 用途:树冠苍翠绿荫,为优良而低维护的遮荫树、防风树、护坡树。尤适于海滨绿化。

台湾相思树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台湾 相思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