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修剪方法
国际树木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简称 ISA)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经验,总结出一套修剪理论和方法,提供给树艺工作者参考使用。ISA的修剪指南是由ANSI-A300标准来管理。 在作出修剪决定之前,工作人员应先了解基本的树木生理学。大自然里面的树木都会应生长环境和自我长势而作出枝条脱落,人为的修剪往往是为了某种控制长势的目的来进行,如果不明白树木的生理学和树木被剪后所作出的生长反应的话 ,所得到的修剪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树艺工作者在出手修剪之前,应先问自己这次的修剪为何目的?ISA的修剪目标一般有下列几点: 1. 改良树木结构和健康--- 把影响树木结构的枝条清除,例如单点多主干、’树包皮’枝条、枯病枝条等等,来鼓励达到ISA树木规格的枝条继续生长茁壮。 2. 清理对公众安全存在隐患的危险枝条---这里主要针对由树艺师评估过后应为有存在风险的树木枝条,有可能包括清理健康枝条在内,其目的是为了’预防胜于善后’。例子包括行人和财产头上有掉下危险的枝条,台风或雨雪前后的脆弱枝等等。 3. 清除对周边环境造成障碍的枝条---这里包括车道上生长过低的枝条,防碍灯光或视线的枝条,电缆上下旁边的枝条等等,这种修剪往往需要包括健康枝条在内。 上述几点并不包含美态修剪,因为国际上并没有公认的树木美态标准,只是各说各有理,例如盆景修剪。 树木的修剪时间要按照修剪目的来进行。假如是要减慢生长速度,可以在盛夏期间进行修剪。如果希望在剪后尽量不发生病虫害,可以在隆冬时候修剪。如果是为了疏果而剪,可以在开花后进行。不同的修剪时间,可以达到不同的生长目标。 ISA的修剪切法主要分成三大类: 1. 切除法(REMOVAL CUT)---把枝条从主干或母分干节点(NODE)处切下 2. 缩减法(REDUCTION CUT)---把枝条于节点处切除,留下的分干必须达到被切除的枝条的1/3粗度,以便继续执行其顶芽优势(APICAL DOMINANCE)。 3. 斩顶法(TOPPING/HEADING CUT)---随意的在树上任何一个部份切除枝条,不理会切点在否位于节点,目前香港/国内的苗木不管在生产或护养之时,都喜欢采用如此切法。 以上三种修剪切法,各自有其剪后目标,采用哪种一般会由树艺师按照所需情况来确定执行,而执行者又以受过此方面专业训练的’注册攀树师’(CERTIFED TREE WORKER)来进行为最好。 三种修剪切法当中以’斩顶法’是最少采用,因为此法会对很多树木产生恶劣效果: 1. 破坏树木结构---不选点来胡乱切除会令主干失去领导作用,树木长势会从原来的长高变成长横,继而发生’单点多干’和’树包皮’枝条的产生,令被剪树木以后的抗风能力大大减弱。 2.过量后备枝芽踊生---由于制造养分的上肢被砍掉,树体为了继续生存,必须于切口附近利用本体的储存能量去大量发动后备枝芽的萌生,此等’回光反照’的行动会大量虚耗本体能量,令植物体内的养分储备由’富户’变成’贫农’。值得一笑的是外行者都以为这是树木’康复’的’良好表现’,更有人为它拍照宣传,歌功颂德。奈何?另外一点是此等踊生后备枝芽全部是弱接在切口枝条上,大部分须要几年光景才能产生强接,从而直接造成’危险枝’,绝对有随时下坠风险。 3. 制造衰弱根部---然被砍走,连接被切枝的直属根部会突然失去本来由上肢所供应的养分,从而进入饥饿状态。衰弱的根系会令泥土里面的病虫害继而入侵,静静地把根部一点一点的吃掉,造成日后树体无故倒塌。 4. 切口腐烂---胡乱砍切会导致切口腐烂,此等腐烂会沿树体往内部逐部扩散,又会引起树体内部产生破裂,其破坏可谓一发不可收拾。有人以为大可在切口涂上杀菌剂、防腐药、甚至漆油等等来’保护’伤口,ISA多年的研究认为此等’伤口涂料’是完全没效,只有表面装饰功能而已。 5. 恶劣外观---谁愿意付钱去买一根’砍头斩顶’的木材种在自己的园子里面?谁愿意看到自己的景观有如香炉插香一样?可能不太风水吉利吧。 正确的修剪方法应该能完全保护树体结构,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剪后好像没剪’才是修剪的最高境界,但同时也要达到控制生长的目的。简单来说,修剪的时候千万不能伤及’枝干保护区’(BRANCH PROTECTION ZONE),此区位于分干和主干的交接下部,是枝条自然脱落的破点。此区会令到切口产生’创伤板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 OF DECAY),令伤口腐烂被阻隔于主树体之外。此外,所有的切口必须于节点进行,所有枯死病枝必须及时切除,以免发生病虫害。粗大的枝条要采用’三刀法’(THREE POINT CUT)来移除,留下的侧枝的粗度应有被移除的枝条的1/3粗度,来保持其顶端优势。 ISA的大树修剪技巧主要分成以下七大类别: 1. 树冠清理(CROWN CLEANING)---主要剪除枯病死枝、受外力伤害枝、交叉枝、断枝和弱接枝。 2. 树冠消减(CROWN THINNING)---修剪的目的是为了透风透光或令枝干的某部份减轻风压,修剪过后不应影响大树原来的外观,为此必须对枝条作出严格挑选。 3. 树冠减缩(CROWN REDUCTION)---修剪的目的是为了把整个树冠变小,一般会采用’缩减法’切法,把主枝条剪回侧枝条,来控制树形和生长速度。 4. 树冠提高(CROWN RAISING)---在车道和人行道旁的大树,很多时候会长出低枝来防碍下面交通流量,此等低枝必须切除,采用的切法多是’切除法’。在作出切除之时,应该尽量保持67%的’根冠比’来保留大树的生长活力和抗风能力。 5. 景观切除(VISTA PRUNING)---主要是为了不防碍某些景观而对树木的枝条作出选择性修剪,切除方法包括’切除法’和’缩减法’。 6. 复冠修剪---于台风或暴雪过后,树冠上许多枝条都会受到外力损害,’复冠修剪法’是用来重新塑造良好的枝架结构,尽量恢复原来的树冠形状。采用此法的树艺工作者必须对树艺有高深造诣,否则会弄巧成拙,好事变坏。 7. 管线修剪(UTILITY PRUNING)---高空电缆和通讯挂线底下往往有大树生长,为了枝条不会防碍网络运行,此等大树必须定期作出修剪。 以上类别个别都是一个大课题,在国外会由专门部门去作出研究执行。 ISA对幼年树(YOUNG TREE)和成年树(MATURE TREE)的修剪技巧各有不同。对幼年树的修剪,主要有’五步法’(FIVE STEPS IN TRAINING YOUNG TREE): 1. 先进行’树冠清理’修剪法。 2. 选择和确定主干。 3. 选择和确定最低分干。 4. 选择和确定其他分干。 5. 选择和截短临时枝干。 ’五步法’一般需要进行数年才能见到成效。在每次的修剪过程当中,不应移除1/3以上的树冠。 ISA对成年树的修剪,建议留意以下各项: 1. 尽量避免移除5CM粗度以上的枝条,因为成年树的’创伤板隔化’能力较低,缺力抵抗腐烂的漫延。 2. 要考虑到修剪的目的为何,不要在影响成年树树体正当运行的时间作出修剪,最好在休眠期间才进行修剪。 3. 每次修剪尽量不切除超过25%树冠,成年树体内的储备能量较少,大量剪掉叶片会令其更加复原困难。 4. 必须留意所剪品种是否耐剪,某些品种完全不耐剪。 5. 留意所需作出修剪的成年树本身有否活力(VIGOR),缺乏活力的树应该只作少量修剪。 6. 留意树体上有否病虫害寄生,有的话必须完全挖除,并减少移除叶片数量。 7. 大部份的成年树的修剪只局限于’树冠清理’,因为树体越老,越不耐剪。 由上述纲领可见,树木的修剪是一门高深学问,不能光靠经验而无师自通,学习和了解树木生理学是至为重要。目前香港/国内很多大苗移栽的时候,树冠都被砍得惨不忍睹,树体结构彻底破坏,切口腐烂往内伸展,为日后制造众多的危险大树,也为园林护养增添麻烦。有人认为伤口涂剂是仙丹灵药,涂上去便可仃止腐烂,但结果是否如此?ISA树艺是一门科学,不空谈观点角度,只顺从数字证据。这也可能是树艺与园艺之间的最大区别吧。
相关文章: 大树根系的修剪技术 桂花树栽培技术研究:修剪整形 香樟断枝暴露行道树修剪问题 树木的修剪整形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