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夏枯草

夏枯草,开的蓝花。

中药夏枯草,颜色为褐色的话表示快成熟了。

这是鲜嫩的整株夏枯草图片。大约是雨后拍的照片。
夏枯草是一种药材,记得小时候奶奶带我们小孩一起去剪,只能用剪子剪,而且很轻。晒干后卖给收购站。
今日看见该名字就找了些图片和资料奉献给大家,有机会上山挖点回来栽。需要的请提前联系我。
科属:唇形科
别名:夕句、乃东、燕面、麦夏枯、铁色草、棒柱头花、灯笼头、棒槌草、锣锤草、牛牯草、广谷草、棒头柱、六月干、夏枯头、大头花、灯笼草、古牛草、牛佤头、丝线吊铜钟等。
英文名:Fruit-spike of Common Selfheal, Common Selfheal Fruit- Spike
拉丁名:1.Spica prunellae Vulgaris 2.Spica Prunellae Asiaticvae
主治: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40cm。茎直立,常带淡紫色,有细毛。叶对生,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5~5cm,宽1~2.5cm,全缘或疏生锯齿。轮伞花序集成穗状,长2~6 cm;苞片肾形,顶端骤尖或尾状尖,外面和边缘有毛;花萼二唇形;花冠紫色,上唇顶端微凹,下唇中间裂片边缘有细条裂。小坚果棕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荒地、路边草丛中。分布几乎遍于全国。
采收和储藏:夏枯草在每年5-6月,当花穗变成棕褐色时,选晴天,割起全草,捆成小把,或剪下花穗,晒干或鲜用。
夏枯草屬於唇形科(Labiatae)植物,根據古籍記載,此草冬至後生,朱震亨亦謂:「此草夏至後即枯。蓋秉純陽之氣,得陰氣則枯。故有是名。」中國大陸各省均有分布,台灣高海拔地區有散生群落,亦可見人工栽培者。
唇形科的夏枯草具紫紅色的圓筒狀密繖花序,成群繁生於各步道旁,台灣各地從海邊到高山均可見其芳蹤,每當春季眾花齊放時,總是叫人駐足徘徊,不忍離去。它是一年生草本,株高約20~50cm,莖叢生,方形,微帶紅色;而葉片為長橢圓狀披針形,對生。花冠為筒狀唇形,上唇二裂,下唇三裂。具有褐色長橢圓形的小堅果。到夏至之後上半部便枯萎,因而稱為夏枯草。
药用价值: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可入肺气郁结所致瘰疬,用疏肝解郁的药物,配合夏枯草清热散结,效果极佳。据现代医学研究,夏枯草有降低血压和抗多种细菌的作用,常用来治疗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乳腺炎、高血压等病。
相关植物: 金银花 茉莉花 苦楝 马齿苋 无花果 女贞子 杜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