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辈曾经说,他一共研究出36种背离,我想变化再多,万变不离其宗,核心的思想是一样的。还是一样,希望通过我的一些分享,可以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些大家对于背离方面的好的经验和方法。 1.背离本质 背离简单来说就是价格和指标之间产生了不同的走势。价格创出新高,而指标却在下降,或者是价格下降,而指标却在上升,总而言之,因为某些因素,造成了指标没法和价格形成同步。那么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 我想指标所想表达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这张图中所想要表达的。虽然价格还在上涨,但是速率或者说加速度开始放缓了,力度不如过去了。如果不看指标,只看图形,我们所要找的是趋势,而指标则给了我们除了趋势之外,价格之后的核心,那就是加速度。 从这张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加速度的放缓并不表示趋势会立即停下来。就像人在跑步中,被扳了一下,他肯定要踉踉跄跄很多下,才会最后摔倒。所以,提醒大家,背离不能代表趋势会立即的停止,他只是一个现象,一个提示和一个信号:趋时放缓,有可能会停止。 2.指标选择 现在能够的选择的指标越来越多了,但其实这些指标所运用的原始资料无非也就是最高点,最低点,开盘价和收盘价,然后用数学,加上不同的时间周期平均值等等而炮制出来的,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是核心都是差不多的。 我个人用的比较多的还是MACD,用的就是原始的数值设置。当然数值可以优化,比如混沌操作这本书里所提到5,5,34等等,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来选择。以前不少人推荐RSI,当然我不是说RSI就不行,不过我自己基本上不用。有个叫安德列‧伯施的人大家不知道知道不,1987年世界期权比赛冠军。02年的时候,他曾经来奥克兰讲课,因为和主办这次活动的公司比较熟,也就和这个人有了比较多的交流。据他说,造出RSI的人是他的徒弟,这RSI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弄出来的。在这个指标出来没多久,就连创始人自己都觉得不怎么样,就不用了,不知道怎么的,却被推广的很厉害,所以他对RSI是比较嗤之以鼻的。他比较推崇MACD,还告诉了我一套数值,,应该是34,14,6吧,看上去和原始的没什么区别我也就没什么用。他的交易有一个特点,他看得周期并不是我们所看得,他所看的是以500个tick,也就是价格每500次波动作为一根k线,这样去除了很多在亚洲市的无聊行情对整体格局带来的不利影响。 越扯越远了,我个人认为RSI超前性比较强,也因为这个,所以我认为它的可靠性就比较低。当然也希望RSI用得很有心得的朋友分享。所有的指标的宽度都是有限制的,例如RSI是0-100。有时候,行情的力度还是很强的,但是因为指标的限制,所以只能掉头了,其实这也是背离产生的其中一个原因之一。 3.背离的种类 听得比较多是顶背离,底背离等等。我想这个也就没必要展开了,主要的基本上是价格创新高(低),指标不创新高(低)。价格与前期的高(低)走平,而指标却下跌(上升)。 有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价格没有创出新高,而指标却创出了新高,在这样的情况,就要特别小心之后所产生的行情。 4周期与背离 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说,时间周期越长的周期上,产生了背离,那么可信度就更高。我们现在观察的周期中,月线背离的可信度最高,也就是说,在月线上产生背离之后,趋势逆转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日线上出现了同级别背离,同时在更小的周期上,主要是4小时上,同时存在跨级别背离的,那么趋势逆转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行情级别的认定有很多种,可以以该段行情的主要支撑均线作为是否仍旧处在同一级别行情判断,也可以用重要的分形作为参照的标准。 周期越小越有机会产生背离,所以其可靠性也就越低,所以,如果可以以不同的皱起来同时参考的话,那么背离的可信性。 5.特殊背离 除了价格与指标的背离,还有一样很重要的背离,就是数据与数据之后市场反应的背离。一个利好美元的数据,却使美元下跌,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可以挖掘出市场的气氛。就像上周五的非农,市场在找所有可能的机会去做多美元,虽然数据不好,所以短线的交易方向也就可以确定。 背离是一种发生在阶段顶部(或者底部)之间,价格与设计反映其波动特征的一些随机(摆动)指标之间不一致(相互间认同上的差异)的一种现象。 总结:背离分析只有在价格的阶段顶部之间,或者阶段底部之间时,才有意义。不同的时间框架,价格的阶段顶部,或者阶段底部的含义不同,由此,引申出背离的价格范畴不同,价格对背离形态反应后,波动的程度也不同。
|